财税动态2024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24-12-19 浏览次数:次
2024年第11期(总第11期)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将财税体制、财税制度、财税管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反映国内外财税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与经验,促进财税理论研究交流,为财税实践提供工作借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组织全院师生编写《财税动态》,每月一期,具体包括财税热点、学术观点、国际财税等栏目。
1、国有资产公布最新“家底”
2、财政部成功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
3、2024年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4、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第23次部长级会议
5、财政部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
6、12月1日起民航旅客运输服务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
7、前三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减税降费退税超2万亿元
8、税务总局发布《2019年以来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即问即答汇编》
9、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9461亿元
10、前三季度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257.8万户
11、《进境物品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办法》公布
1、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率及共同富裕效应
2、数字化转型下的人大预算监督与政府支出效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分析
3、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
4、出口冲击、地方政府逆周期调控与举债行为
5、转移支付冲击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来自墨西哥的微观证据
6、政体规模和地方政府的表现:来自印度的证据
7、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有多大的自主权?一项实证检验
1、英国发布2024年秋季预算案
2、法国提交2025年财政法案
3、部分经济体财税动态
1、论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政府债务管理
2、我国债务水平仍然偏低,未来财政政策有较大加力空间
3、对建设地方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1、金融衍生品如何影响能源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
2、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
3、空气污染与企业进入:基于中国区县级数据的研究
4、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资本深化
5、完善地方税体系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6、财税政策赋能人才建设的路径研究
截至202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5.1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万亿元,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万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报告显示,22023年,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不断推进,“家底”更加雄厚。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金融资本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文献来源:《中国财政》公众号,2024年11月5日)
当地时间1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成功簿记发行了20亿美元主权债券。其中,3年期12.5亿美元,发行利率为4.284%;5年期7.5亿美元,发行利率为4.340%。此次美元主权债券受到市场热烈欢迎,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总认购金额397.3亿美元,是发行金额的19.9倍,其中5年期认购倍数达27.1倍,是近年来全球主权债券发行最高倍数。3年期、5年期美元主权债券发行利率较同期限美国国债利差分别为1个基点和3个基点,创美元债券市场最低利差纪录。此次美元主权债券投资者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泛,亚洲、中东、欧洲、美国投资者分别占比68%、8%、20%、4%,中东地区投资者占比创历史新高;主权、银行、基金资管、保险、交易商等类型投资者分别占比9%、50%、37%、2%、2%。此次发行的债券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迪拜上市。
(文献来源:财政部网站,2024年11月14日,
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11/t20241114_3947570.htm)
3、2024年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一、营业总收入。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76606.0亿元,同比增长0.9%。二、利润总额。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5371.9亿元,同比下降1.1%。三、应交税费。1-10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48524.7亿元,同比下降0.4%。四、资产负债率。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上升0.1个百分点。
(文献来源:财政部网站,2024年11月26日https://zcgls.mof.gov.cn/qiyeyunxingdongtai/202411/t20241126_3948356.htm)
2024年11月7日至8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机制第23次部长级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本次会议以“建设更加一体化、更有韧性的中亚区域”为主题,就深化CAREC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财政部部长助理宋其超率团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期间,宋其超拜会了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国民经济部部长努尔兰·巴伊巴扎罗夫,并与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院长卡比尔·朱拉佐达等寒暄交流。此外,宋其超还与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杨英明共同签署了CAREC气候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准备基金捐款协定。
(文献来源:财政部网站,2024年11月9日,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11/t20241109_3947225.htm)
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下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20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5000元。学生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调整后,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学费补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以及基层就业学费补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标准,相应调整为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
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利率。国家助学贷款利率由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60个基点,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对此前已签订的参考LPR的浮动利率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承办银行可与贷款学生协商,将原合同利率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
(文献来源:财政部网站,2024年11月4日
https://jkw.mof.gov.cn/zhengcefabu/202411/t20241104_3946847.htm)
6、2月1日起民航旅客运输服务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
电子行程单全面推广使用后,旅客通过电子行程单自动化、智能化开具及交付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无需再获取纸质行程单,节省了纸质行程单邮寄费用。单位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电子行程单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业务,实现相关业务“网上办”;单位可通过登录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查询电子行程单对应的增值税税额并按规定勾选抵扣,免去按照总价进行换算的计算程序,减轻工作量。未来随着纸质行程单的使用大幅度减少,行程单的印制、发放、作废回收、打印系统维护、邮寄等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
(文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24年11月8日,https://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24/c5235732/content.html)
7、前三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减税降费退税超2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0868亿元。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税费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将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至120%,为激励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税收环境。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加大科技投入、成果转让和科技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8937亿元。
(文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24年11月11日,https://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24/c5235737/content.html)
8、税务总局发布《2019年以来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即问即答汇编》
近日,税务总局发布《2019年以来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即问即答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对2019年1月—2024年7月税务总局对外发布的税费支持政策问题答复进行了全面梳理,收录现行有效答复口径294个,方便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和基层税务部门快速检索和准确掌握有关政策的执行口径,进一步提高了税费政策执行确定性,为各项税费政策精准落地提供保障。《汇编》目前已在税务总局门户网站“税费优惠政策”专栏发布。同时,税务部门已同步优化完善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备答口径,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对税费优惠政策及时知晓、精准享受。
(文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24年11月22日,https://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24/c5236041/content.html)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实施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税费优惠减免额从2019年的0.58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3万亿元,年均增长22.1%,五年累计减免超5万亿元。今年1-9月,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9461亿元,同比增长6.7%。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税收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全国小微企业税负明显减轻,经营持续向好,活力有效释放,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文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24年11月22日,https://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24/c5236066/content.html)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257.8万户,同比增长4%,反映出我国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持续提升。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是指已办理注册登记并且首次到税务机关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该主体数量是衡量经济活力和市场信心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以来,随着税费优惠政策持续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前三季度新办涉税经营主体结构呈现诸多积极变化。此外,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设经营主体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2069.6万户,其中,新设企业、新设个体工商户和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势头。
(文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24年11月26日,https://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24/c5236134/content.html)
11、《进境物品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办法》公布
这一办法维持现行对进境物品免税数额的规定总体不变,包括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为5000元,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为2000元,个人寄递物品应纳税额在50元以下的予以免税放行。自港澳进境居民旅客免税额度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同时,办法还结合近年实践情况调整完善部分规定,例如将可通过寄递渠道进境物品的限值由现行800元、1000元统一提高至2000元,降低可免税携带进境的雪茄数量,对个别商品归类进行微调,细化和完善分类计价、申报纳税等部分程序性规定等。
(文献来源:《中国财政》公众号,2024年11月30日)
该文以低收入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具有可加性、可分解性和分配敏感性的长期相对贫困指数,进而将其分解为适合动态测度低收入人口相对贫困状态与收入分配关联性的系列指数。实证分析部分,该文采用CFPS调查数据,在识别长期相对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分解测度了财政转移支付对低收入人口的长期再分配效率与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低收入人口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在2010—2020年下降了13.67%,但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农村相比,城市低收入人口的长期相对贫困发生率更高、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更长,然而农村长期相对贫困家庭的不平等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分配具有累进性,对长期相对贫困家庭产生了“减贫—溢出—赋能”的多重效应,且在改善总体不平等程度的同时,使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从而产生共同富裕效应。
(文献来源:周强,李阳,罗楚亮.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率及共同富裕效应[J].经济研究,2024,59(09):173-189.)
2、数字化转型下的人大预算监督与政府支出效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分析
本文借助中国预算联网监督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强化信息不对称治理对改善预算监督效能、推动财政政策落地的影响。本文发现,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显著提升了政府整体支出效率,使得财政资源得以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减少有助于降低预算资金的违规使用,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同时通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减少“年底突击花钱”等低效无序的资金使用现象,显著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时效性,成为驱动政府支出效率改善的重要机制。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在预算联网监督实现省、市“纵向贯通”的地区,以及公众外部监督相对薄弱、财政压力较大、人大监督专业能力较强的地区,人大联网监督所发挥的预算治理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文章还进行了政策评估,发现预算联网监督在提升政府支出效率的同时,还推动了“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
基于此,本文提出拓宽预算联网监督信息来源,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专业化建设与重视改善政府支出效率,持续推进“向效率要政策空间”的各项改革三项具体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制度、提升政府支出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来源:欧阳洁,彭鹭,陆毅.数字化转型下的人大预算监督与政府支出效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4,40(11):137-157.)
该文从理论、政策与实践、国际比较三个层面展开讨论。理论层面,国家主权信用是国家主权货币的基础,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财政收支过程即货币流通过程,该过程使货币由中性变为非中性,也是财政政策得以存在的金融基础。政策与实践层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二元协调转向一体化,两者的协同效应在应对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便是财政货币政策一体化衍生的结果。国际比较层面,现代金融监管越来越离不开财政,特别是在危机后的反思中,各国财政部加强了对金融监管的介入。此外,国库管理也是财政与央行关系的一个结合部,财政和央行在国库收支运行、现金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协同行动。
本文提出了以公共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的新范式,超越了传统的宏观均衡目标,为理解财政与金融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有助于重新认识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为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来源:刘尚希.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J].财政研究,2024,7:3-13.)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职能应该由中央政府负责,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在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逆周期财政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该文以全球需求变化为外生冲击,构造了偏移-份额工具变量,研究地方政府在面临负面出口冲击时如何通过债务扩张进行逆周期财政调节。研究发现,在新预算法实行前,地方政府在本地出口增长放缓时显著增加了融资平台债务的举借,特别是自有财政资源较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这带动了基建投资规模上升,起到了明显的稳增长和稳就业效果,但代价则是金融风险的积累。在新预算法实行后,由于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受到严格约束,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没有相应增加,导致经济增长受出口冲击的影响加深,但金融风险的上升也得到了抑制。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外部冲击影响加深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债务在中国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为健全财政治理体系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来源:聂卓, 李力行, 马光荣, 黑烨. 出口冲击、地方政府逆周期调控与举债行为[J]. 世界经济, 2024, 47(10): 61-92)
5、转移支付冲击对地方政府债务的
影响:来自墨西哥的微观证据
该文基于墨西哥市政金融数据和银行贷款数据,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更新导致的转移支付分配变化作为转移支付冲击的代理变量,将其分解为预期和意外冲击,并通过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联邦转移支付冲击如何影响市政的长期贷款需求。
研究发现,意外转移支付的正面冲击对市政府长期贷款的广延边际(即贷款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贷款集约边际(即贷款量)有正面影响,最终提高了市政府长期贷款占全国市政长期贷款的份额。特别地,这种贷款份额的增加主要是通过私人贷款机构而不是国家开发银行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已有短期债务的政府在转移支付增加后,更倾向于从私人银行获取新的长期贷款;而那些已有长期债务的政府在转移支付增加后,更可能从开发银行获得长期贷款。对支出的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冲击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经常性支出,主要用于材料、日常供应品和工资性支出,而对资本支出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额外收入用于当前消费而非长期性投资。以上发现对于理解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来源:Borgo M D. Effect of a transfer shock on subnational debt: Micro evidence from Mexico[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24, 239.)
该文以印度10多万个村庄的地方政府边界划分为基础,利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跨越三十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行政数据,基于人口数量决定地方政体规模的规则,采用断点回归(RD)设计来估计政体规模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北方邦使用明确的人口阈值来分配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印度的农村村委会(GP),一个农村村委会包含大概1-4个村庄。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如果一个村委会下属村庄中有一个村庄人数超过了1000人,则将其分裂出来成立单独村委会,此时被分裂出的村庄所在的村委会要小于之前的规模。通过比较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刚好超过和低于1000人的村庄的地方政府表现差异,来估计政体规模对政府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较小的村庄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显著增加了教育基础设施(是否存在学校、教育得分)、村庄基础设施(如电力、平价商店、社区中心)、家庭基础设施(住房质量、卫生设施和饮用水接入)、福利项目(贫困线以下家庭配给卡、健康保险、养老金)、工作保障等(工作需求、工资)。
机制分析发现:首先,较小政区的公民参与度更高、投票率更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对领导者的压力来改善政府表现。其次,在小政体中,领导者的行为更容易被观察到,从而提高政府表现。最后,较小规模政体中的高种姓和富裕个体当选概率没有增加,没有发现精英俘获的证据。
(文献来源:Narasimhan, Veda, and Jeffrey Weaver. Polity Size and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Ind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24.114.)
该文首先基于税收竞争模型,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正向外部收入冲击会引发减税,减税幅度与地方政府决策者感知的税基流动性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受到地方政府财政约束程度的影响。其次,利用瑞士一个州内市政间财政均衡制度改革对地方政府产生的正向转移支付收入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住宅和工业用途的土地储备作为税基流动性的代理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正向转移支付冲击会导致当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显著下降。考虑税基流动性对地方政府税收决策的影响发现,拥有较高住宅土地储备的市在获得额外收入后,其所得税实际税率下降幅度更大,而拥有较高工业土地储备的市对此没有明显变化。此外,正向收入冲击对政府的资本支出、当前支出和总支出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政府并没有因为额外收入而增加支出,进一步证明了地方政府在财政决策上的实际自主程度较低。该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传统的财政自主权指标的使用应当谨慎,它们可能不反映地方政府的实际决策自由度。政策制定者应认识到传统财政自主权指标的局限性,并在设计财政制度和政策时考虑地方政府的实际约束。
(文献来源:Mauri N .How fiscally autonomous are local governments? An empirical test[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24, 239.)
2024年10月30日,英国财政大臣发布了2024年秋季预算案,涉及新财年的财政政策、经济展望和未来支出计划,其中与税收相关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所得税:英国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将维持在25%,至少在本届政府执政的5年间不会改变;
(2)个人所得税:英国将从2025年4月6日起,引入新的外国收入利得规定,取消传统的“汇入原则”申报制度;同期起21岁及以上员工最低时薪将从11.44英镑增加到12.21英镑。
(3)资本利得税:2024年10月30日起,非居民住房资产的资本利得税率从原先的10%~20%提高到18%~24%;2025年4月6日起,适用于企业资产处置和投资者减免税率将由10%增加到14%,在2026年4月6日起进一步增加至18%。
(4)其他。全球最低税:英国将从2025年起全面实施全球最低税,对跨国集团成员实际税率低于15%的所得部分征收补足税,同时《2024-2025年财政法案》将对低税支付规则(UTPR)进行立法;增值税:2025年1月1日起,英国将对私立学校学费征收20%的增值税;社会保险缴款:2025年4月6日起3年内,雇主的社会保险缴款比例从13.8%提高到15%,年收入门槛将由9100英镑减至5000英镑;印花税:2024年10月31日起,购买额外居民住宅用房的印花税高额税率将由3%增加到5%;同期起,如果购买房产价值超过50万英镑,惩罚性印花税率将由15%增加到17%;转让定价:英国将对现行的转移定价规定进行改革,可能涉及同期资料等文件适用性标准、常设机构相应支持性文件要求等。
(文献来源:英国政府网站,原文链接如下: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autumn-budget-2024)
2024年10月10日,法国政府将2025年财政法案,并提交至议会讨论。法案包括削减支出和增加税收计划,目的是在2025年将公共赤字降低至GDP总量的5%。其中,通过实行税收新政策预计会产生190亿欧元收入,主要税收措施包括:
(1)企业所得税。对法国年营业额超10亿欧元的企业征收特殊企业所得税附加费,适用于2024年12月31日后的2个财政年度。具体地,如果营业额在10亿-30亿欧元,第一、二年税率分别为20.6%和10.3%;营业额在30亿欧元以上,该比率为41.2%和20.6%;
(2)股票回购税:对在法国设有常设机构且年营业额超过10亿欧元企业的股票回购行为征税,适用8%税率;
(3)地方商业税:将地方商业税的废除(CVAE)延期3年,计划在2030年取消,该3年的最高税率分别为0.28%、0.19%、0.09%;
(4)个人所得税:实行为期3年的“高收入差别缴款”,对年收入超过25万欧元的单身人士和超过50万欧元的已婚人士实行20%的最低税率;
(5)其他。修订GloBE规则,与OECD管理指南保持一致;对2011年行政合作指令进行修改,以实施OECD加密资产报告框架;对税收协定下被视作非居民的个人,不得将其认定为法国国内法下的居民个人;限制短期租赁住房的税收减免。
该法案在2024年10月21日至11月19日在国民议会进行首次宣读,之后将在参议院进行讨论,预计将在2024年12月21日前通过。
(文献来源:IBFD数据库,原文链接如下:
https://research.ibfd.org/#/doc?url=/data/tns/docs/html/tns_2024-10-11_fr_1.html)
(1)意大利。10月11日,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发布部长令,规定了在计算支柱二补足税金额时适用的基于实质的所得排除(SBIE)规则的实施细则,该细则纳入了OECD于2023年发布的支柱二征管指南的最新规定。(2)新加坡。10月15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跨国企业最低税法案》和《所得税修正法案》,以实施跨国企业补足税(MTT)和国内补足税(DTT),确保最低有效税率为15%。新法案将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3)德国。10月17日,德国财政部公布了根据德国《最低税法》第3条进行集团母公司通知的官方样本表格,跨国企业集团母公司必须按照官方规定的数据集,在纳税义务发生的纳税期结束后2个月内,通过官方指定界面,以电子方式向德国联邦中央税务局通报其集团母公司身份。跨国企业集团预计从2025年1月2日起可通过官方指定界面进行电子申报。(4)马来西亚。10月18日,马来西亚总理和财政部长向议会提交了“2025年预算”,其中包括引入以高价值活动为重点的新激励框架、精简现有激励措施、制定新的非税收激励措施以及研究全球最低税战略投资税收抵免的可行性等与支柱二相关的财税政策。(5)中国香港。10月30日香港公布了采用支柱二规则计划的咨询结果,详细说明了五点关键事项。一是实施时间表:全球最低税和香港最低补足税(HKMTT)修订法案将于2025年1月推出,而低税支付规则(UTPR)将推迟实施,为纳税人提供调整财务报表以满足新要求的时间;二是“香港居民实体”的定义:香港《税务条例》将采用“香港居民实体”新定义,并追溯至2024年1月1日生效,以判定实体的香港居民身份;三是“排除实体”:投资实体及保险投资实体不适用HKMTT,以保持其税收中性;四是税款支付灵活性:跨国企业集团可根据UTPR和HKMTT指定一个或多个付款实体缴纳年度补足税;五是延长的付款和异议期。
(文献来源:荷兰财政文献局(IBFD)数据库、阿里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财税金融动态)
1、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在论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政府债务管理创新时认为,第一,这次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中应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即底线、红线、高压线,不能触碰。具体包括借新债还旧债只能限于本金,不能触及利息;中央银行不能直接从财政部门认购国债;坚守财政安全。第二,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基本经验。首先,今天的中国政府债务积累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不能直接与美国等国家比较。其次,坚守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负债率不超60%的警戒线,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预期。再次,地方债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是形成的土壤有问题。第三,需要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创新的问题。主要包括:健全地方财政体系;完善分税制体制的方向;化债和化债有关的政府支出的扩张问题;转移支付的创新等。
(文献来源:2024年11月24日财政投融资年会)
2、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教授认为,我国债务水平仍然偏低,未来财政政策有较大加力空间。此次公布的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上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以及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将化解债务12万亿元,地方需要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力度是合适的。从我国赤字率来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至少突破3%是稳健的,整个财政运行是有保障的。从政府的债务水平来看,我国与全球横向对比,水平仍然偏低。这意味着未来财政政策有较大加力空间,只要有需要,财政政策力度就可以进一步加大。
(文献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2024年11月10日 )
3、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教授提出对建设地方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认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应建立长效机制,该机制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财政与行政的关系。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从理论角度看,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由中央政府主导支出比由地方政府主导或带来更高的产出和确定性。在央地关系缺乏法律界定、具有不完全合约特点的情况下,更具信息优势的中央政府有冲动将权力上收。处理好这四大关系不但有利于地方债的化解,同时对财政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很重要,相关改革任重而道远。
(文献来源:人大财税研究所公众号 2024年11月28日 )
1、项君怡等在《Energy Economics》2024年第140卷发表《How financial derivatives affect energy firms’ESG》
本文研究了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如何影响能源公司的 ESG。以中国上市能源公司为样本,深入探讨了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与企业 ESG 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测试下,结果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缓解财务压力、提高信息效率和增加风险敞口是金融衍生品使用促进 ESG 绩效的潜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期货合约、期权和掉期的使用与ESG绩效呈正相关,企业 ESG 绩效的改善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受投资者关注较多的企业以及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本文认为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对能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马海涛等在《财政研究》2024年第8期发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挑战和改革方向。回顾了财税体制的历史进展,如预算绩效管理、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建立和税制结构的优化。同时,指出了当前财税体制面临的挑战,包括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足和地方财政的双重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深化预算管理、完善税制结构和优化央地财政关系的具体改革方向,包括通过强化预算统筹,深化增值税和个税改革、优化消费税征收机制,培育地方税种、调整共享税比例和健全转移支付机制等,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地方财政困境,为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保障。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系统总结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思考,为新一轮改革提供了历史参照和实践指导。
3、张明昂等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4年第9期发表《空气污染与企业进入:基于中国区县级数据的研究》
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为,进而对微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注册选址不仅反映了其对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的综合考量,也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01-2020年中国区县级月度面板数据,采用气象学逆温现象作为工具变量,研究了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发现PM2.5浓度每增加1个单位,企业进入数量会降低0.8%。进一步分析显示,空气污染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在不同员工劳动生产率和地区环境规制水平下存在异质性,尤其在高劳动生产率和低环境规制地区,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空气污染治理政策提供了依据,指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加强环境规制对于促进企业进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肖鹏等在《财贸经济》2024年第11期发表《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资本深化》
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对中国资本深化的影响,基于2006年至2021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变系数面板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均显著推动了资本深化。此外,财政分权通过增强地方财力促进资本深化,而金融分权则通过影响金融资源投放来推动资本深化。文章还分析了分权制度对资本深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权制度在短期内对本地资本深化具有促进作用,但在长期中这种效应不显著。分权制度的影响在不同城市区位、城市等级和改革时段上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这些发现,文章指出需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制度改革,明确权责划分;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干预。
5、樊勇在《税务研究》2024年第11期发表《完善地方税体系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运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更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2002—2022年我国地方税体系的规模、结构和变化的分析,提出完善地方税体系对于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必要性,在总结地方税体系一般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等改革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6、马金华等在《税务研究》2024年第11期发表《财税政策赋能人才建设的路径研究》
人才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最核心的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财税政策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教育和人才培养成本,在人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还面临科研人才科研攻关支持力度不足,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激励不足,储备人才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激励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立足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背景,借鉴美国和日本支持人才建设财税政策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加大财政支出、完善个人所得税、健全职业教育经费增长与管理体系、设立专项学业和教学奖、完善高校捐赠税收政策体系等来赋能人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