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信大讲堂·“十四五”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与政府财税政策选择讲座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 浏览次数:


62日下午,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74-财税论坛在我校沙河校区举办。此次讲座特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北京大学李玲教授为主讲嘉宾,围绕“‘十四五’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与政府财税政策选择”这一主题展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郭克彤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姜爱华教授、任强教授、副院长刘金科副教授和邵磊副教授等出席。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校外专家学者、学生200多人线上线下参加了此次讲座。郭克彤秘书长和白彦锋院长分别致辞。讲座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温来成教授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在致辞中对中央财经大学及财政税务学院作了简要介绍,衷心感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对中央财经大学以及财政税务学院相关工作的大力支持。白彦锋教授以新冠疫情和中央刚出台的三孩儿政策等涉及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话题切入,指出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政策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若把基本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工作做实做细,夯实基本公共卫生基础,那么在防疫、安全等诸多方面,政府和社会将有底气、有信心应对任何挑战。李玲教授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资深专家,期待这次讲座可以让与会师生进行交流,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郭克彤秘书长致辞中对中信集团和中信基金会进行了简要介绍,中信集团自1979年成立以来,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发展的道路,2014年完成整体改制并上市,目前跻身世界500强企业,2020年居126位。中信基金会的宗旨是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并于2017年被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定为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郭秘书长指出,当前正在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李玲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引用宋代政治家苏辙提出的“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高度评价了财政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性,并指出财政学领域我们国家还存在研究非常薄弱的若干问题,鼓励中财财税学院的同学在本专业努力耕耘,夯实并提升我国财政学领域的研究基础,将财税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图形用户界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李玲教授从新冠疫情引入,对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中国此次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疫情,除了党的坚强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外,国家财政也在保供给、促生产、稳就业,以及保障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成功抗击疫情有力的证明了在中国可以实施免费医疗,即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应该以政府主导。因为不论是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埃博拉病毒,以及此次的新冠疫情,医生都是冲在第一线,同时国家提供免费医疗的制度,不仅让医院医生回归救死扶伤本职,医患关系空前和谐,而且因为医院不需要创收,因此不存在滥用乱收费等,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倍增,更重要的还特别便宜。

通过前述论证,李玲教授将重点放在我国公共卫生改革论述。针对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改革痛点,以中国爱国卫生运动为主线,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首创的包括三级预防保健网、赤脚医生、农民合作医疗等在内的中国独特的医疗卫生制度,结合“十四五”规划将健康放在新的战略高度,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医院创收的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对比过去免费的医疗服务体系下政府直接将资金划拨给医院,以及由此配套的传统互助医疗,其根本目的在于救死扶伤,而不是创收。当前虽然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从医院的收入占比中看,当前全国对医院的财政投入普遍不到10%,医院90%以上的收入是医院自己创收的。而医院创收就会依靠小病大治,让病人检查检查再检查,用药用药再用药,治疗治疗再治疗。当前施行的新医保制度——新农合,虽然可以实现看病费用报销,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医院创收这一根本制度。由此导致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并不能有效地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没法实现通过财政投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政策目标。对此,李玲教授认为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改治理体系,建立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制度,同时配套医疗器械、药品等的国产化,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智能化,推动我国医改向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改革,即国家承担医院的责任给医生发工资,不要让医生和医院去创收。通过探索中国式的健康保障模式,建立中国版的财政支持免费医疗的制度,为全体人民提供高水平的健康保障。

对于上述论点,李玲教授以三明医改为论据进行论证。三明市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保赤字严重的情况下,以政府为改革操盘手,通过改政府、建制度,把医保医疗医药统筹起来,用医保的钱直接支付医院的运行和医生的工资,把医院旧的创收制度给破掉,从根本上建立了免费医疗制度。除此之外,三明市建立了真正的健康工程体,以沙县为例。通过构建沙县总医院和现有的其他平级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成为一个实体的共同体,医保就按全县总人口所需的费用,将总的医保费用全部打包给总医院,如果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去做预防,减少疾病,帮老百姓把病防好、管理好,结余下来的钱归医院所有。实践也证明在这样的制度下,三明的医院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运转正常。

最后,李玲教授总结到制度的变革再加上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相信我们中国未来一定能建立世界一流的医疗和健康保障体系。同时,李玲教授激励在场的同学,财政是国家治理的最大一个杠杆和利器,枪杆子、笔杆子、税杆子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三个支撑,有了这三个支撑,国家可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财政学作为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在研究时视野要开阔,不仅可以从健康的领域解读财税,也可以举一反三从其他领域解读财税,从财税的角度共同来探索中国道路,提出中国方案。

讲座最后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姜爱华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简要评述。姜爱华教授首先对李玲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李玲教授的报告是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更是一场有温度的报告。李玲教授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肯定了财政在国家基础治理中的重要支柱作用,从而论证了财政学科的重要作用。在对讲座主题展开深入讲解的过程中,李玲教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事件、借助中外对比,并运用国内国际、历史和现在的多方面数据,论证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性,论证了深化医改的必要性,同时也论证了“十四五”期间财政来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必要性。此外,姜爱华教授结合自己承接的北京市人大的一个相关课题,指出当前北京市公共卫生建设方面存在着以下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顶层设计不足;二是公共卫生支出总量不足,重医轻防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三是卫生支出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四是公共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是比较薄弱的。针对上述问题,姜爱华教授在课题中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以助力财政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撰稿人:靳祎湉

审核人:刘金科、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