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
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彭章助理教授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施新政教授、西班牙货币与金融研究中心余俊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合作撰写的论文《Echoes of insecurity: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crime on corporate employment》发表于学校认定的英文AA类期刊《Financial Management》。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一、引言
犯罪作为影响人身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紧迫问题。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还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对企业来说,犯罪会干扰企业运营、威胁经济稳定,但现有研究对企业雇佣情况等微观决策的作用机制探讨较少。因此,该文聚焦中国情境,探究地方犯罪对企业雇佣的影响。
从理论上看,犯罪对企业雇佣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机制。一是高犯罪可能会促使人群迁往安全地区,企业招聘员工成本增加,进而抑制招聘。二是犯罪可能干扰金融环境,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从而选择裁员节流,同时员工也倾向离开财务困境企业,最终导致企业雇佣人数减少。
该文利用中国8500万份司法文书构建城市层面犯罪率指标,结合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犯罪率对企业雇佣的影响,并以我国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准自然实验,识别出地方犯罪与企业雇佣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主要结果
该文利用2014-2019年Wind数据库A股上市公司就业数据和CSMAR数据库财务数据,收集2014-2019年中国裁判文书网的8500万份裁判文书构建地级市层面犯罪率指标,检验犯罪率与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结果显示,犯罪率与就业显著负相关,犯罪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企业雇佣人数增加0.385%-0.642%,平均规模企业新增28-47名员工,一系列检验也表明基准结果的具有稳健性。
为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采用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作为准自然实验,进行双重差分(DID)与工具变量(IV)估计。研究发现扫黑除恶后,高犯罪率城市的犯罪率下降更显著,且未发现“犯罪率因破案率上升而虚增”的问题。随后检验行动对企业雇佣的影响,结果显示扫黑除恶后,高犯罪率城市的企业就业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后排除法律环境、地方消费、企业投资、CEO更换概率的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机制检验表明,犯罪通过劳动力成本渠道(降低劳动力供给、推高企业成本)与融资约束渠道(减少融资可得性、增加融资成本)导致企业减少雇佣人数。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通勤安全差、企业融资约束高的情境下,犯罪对雇佣人数的负面影响更显著;暴力犯罪与重大犯罪是主要驱动因素,经济犯罪与轻微犯罪无显著影响;低学历、低技能员工(如行政、生产人员)受犯罪冲击更大,高学历、高技能员工(如技术人员)受影响较小。
三、结论
该文探究犯罪与企业雇佣的关系,发现犯罪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以及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导致企业雇佣意愿更低、雇佣人数减少。
该文的学术贡献有以下三点:第一,该文拓展了犯罪经济学研究,首次系统揭示地方犯罪对企业就业的微观影响;第二,该文丰富了劳动力金融文献,提出“犯罪-成本/融资约束-就业”的传导路径。该文的结果说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有助于提高企业福利、促进就业。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科研潜力的挖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求实大讲坛、财税资评工作坊、财税资评论坛、双边论坛等平台,不断增进与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的交流,全方位提升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保持原有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撰稿:陈卓程、彭章
初审:李小荣
审核:陈士平
上一篇:成果推介 | SSCI期刊《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发表我院童健老师论文
下一篇:我院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喜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