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校庆75周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简史(1978年以前)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次数:


作者介绍:汤贡亮,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64(2)班;1992-1995年担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税务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书记;1995-2000年担任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2000-2003年任财政系党总支书记;2010-2013年任税务学院院长;2016年退休。


     

   

   

   

七十五年薪火相传的辉煌,中央财经大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学术成就,在高等教育界熠熠生辉,铸就了不朽的篇章。财税专业作为我校最早设立的学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财政税务学院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值此校庆盛典,财政税务学院精心策划历史专辑,旨在通过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回望学院走过的光辉岁月,展现财税教育的独特风貌与卓越成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源求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当我们在追溯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史的时候,也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追寻的渴望。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要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使新中国教育的诉求指向建设人才,特别是对大批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中央财经大学的前身——中央税务学校(初名为“华北税务学校”)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

这样,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9年11月6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正式批复建立的华北税务学校。从此,11月6日既是中央财经大学前身——华北税务学校的诞生日,也成为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庆日。

1949年12月15日,华北税务学校第一期学员进行开学典礼,学员400人,包括三个税务班、一个会计班。随即,随着华北税务总局成为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的一个总局,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于1950年2月11日批复,“将原华北税务学校改名为中央税务学校”。应该说,这次更名对后来的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后来的岁月里,校名几经变化,从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到中央财经大学,尽管各个不同时期的校名多有变动,但是“中央”两字始终保留。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在全国经济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央”两字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增强了中财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中财及财税学院在其创建初期,就表现出鲜明的“与国同体”特质,是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摇篮。

undefined    

图1:《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6日

第一版报道我校开学消息


 

 

 

 

中央税务学校的首任校长是时任税务总局局长的李予昂。学校的校训是“忠诚朴实,廉洁勤能”。中央税校的校歌中有“新中国放出万丈光芒,经建大业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有钢铁意志,接受财政的重担;我们有合理税制,推动社会生产……”,点明了财政税务对于经建大业的重要性。中央税校开设税收班,业务课程有各种税法(工商税、货物税、印花税、地方税),税务会计、税务计划概论、税务检查概论。1951年6月7日,学校公布《中央税务学校暂行章程(草案)》,规定校部下设税收班和研究班(税收),税收班必修科目有财政税收与财政税收政策、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业务课有各种税法(以工商、货物、地方、印花等税为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中财财政税务学院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雏形。


undefined    

图2:学校第一任校长,

时任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李予昂



   


为了加强高等财经教育,1951年7月,财政部开始在中央税务学校的基础上筹建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政学院选址西郊四道口(现学院南路39号),校园占地280亩。中央财政学院于1951年9月开学,最初只设企业财务系和会计系,10月8日,中央财政学院颁布章程,设税政、会计、统计和专卖等班。

1952年10月,在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下,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财经部分与中央财政学院各系科合并成立了中央财经学院(直属高教部),组成财政、统计、会计、企业管理及贸易五个系,设有财政、税政、统计、会计、企业管理、国内贸易、国际贸易七个专业,财政系设财政专业和税收专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先生任中央财经学院第一副院长和财政系教授。10月28日,财政部批复李涉为财政系主任。

我们理解,现在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最早就是从1949年的华北税务学校、1950年的中央税务学校、1951年的中央财政学院税收班、税政班和1952年中央财经学院财政系(财政专业、税收专业)开始发展起来的。她与共和国同年,与共和国同体,在财经风云中诞生。


undefined    

图3:中央税务学校结业证书


     

     


为了提高财政系统干部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培训大批德才兼备的财政干部,适应过渡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当时的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于1953年4月13日发文批准开设中央财政干部学校。

1953年4月21日,我国第一所财政干部培训的学校——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举行成立大会,时任财政部代部长戎子和兼任校长(1953.4-1953.10)。决定首先开办预算研究班,接着办财政监察班、税务班、会计训练班、基建投资班等。当时的财政教研室有凌大珽、刁开智、张淳、胡中流、孙邦治、毛宝瑞、陈延业、杨轸、吴平等老师,税训班有吴裕民、王嘉元、孙宝兴、赵振全等老师。

1953—1957年,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先后开设的主要课程中有财政学、现行税制、税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苏联国家收入、中国国家收入、地方税、货物税、产品流通税等。

1949年10月任华北税务总局副局长、后又担任中央税务总局副局长的崔敬伯教授,1955年任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时任校长由财政部副部长胡立教兼任。

1956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等三校关于《国家预算》统一教学大纲审订会议在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召开。9月,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政干部学校等三校有关教师分别开会讨论《国家收入》、《国家预算》等教材的编写问题。1957年6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中南海接见财干校全体学员(940人)。

到了1958年底,所有战线上的群众运动高潮暂时褪去,国家开始紧缩和反思。在这个大背景下,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1958年12月1日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1959年4月,国务院决定贝仲选(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兼任中央财政金融干校校长,6月张伟弢任财政教研室主任。财政、金融两大力量合拢,奠定了学校以后学科发展的方向。财政、金融这两支教学队伍,至今也是中财之劲旅。

1960年初,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满足财政、金融干部的数量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1960年1月23日经中央财贸政治部批准,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正式创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两块牌子一套教职工。1960年2月,学院设立财政、金融、会计等8个直属教研室,唐梅林时任财政教研室负责人。1961年5月17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正式设立财政系、金融系、会计系三个系,财政系下设国家预算、企业财务等三个专业。


undefined    

图4:1960至1965招生人数、专业概览






     

     

     

1961年6月6日,财政部批复任命沈云为财政系主任兼财政教研室主任(12月沈云兼任财政系党总支书记)。他当时开始设计、建设一个大财政的系,在机构设置上包括财政学、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外国财政史、中国财政史、企业财务、基建财务等6个教研室,组织全系编写《财政学》、《国家税收》、《基建财务》、《企业财务》、《外国财政》和《财政史》等6本本科教材。

至此,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前身华北税务学校成立,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挂牌,学校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风雨历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迈进了全日制高等院校的行列。

1960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金融、会计三个专业的学生总计有128人。实际上,无论从专业设置的时间,还是课程设置,国内财政金融专业的先锋和开拓者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莫属。从当时开设的专业及课程可以看出,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在引领着潮流。如财政60班开设的专业课就有财政学、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国家税收、企业财务、基建财务、中国财政史、外国财政、会计原理、统计学、财政专题讲座(主要由财政部部长、司局长作专题报告)等。

根据当时精简机构、压缩城市人口和高校调整工作会议的精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被要求于1961年8月停办。

1962年初,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学院再生。为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争取财经的早日好转,在迫切需要人才的背景下,当时的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即着手研究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恢复招生的问题。

1962年9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2级分财政、金融、会计3个系,共计招生426人。

此后,1963、1964、1965年财政、金融、会计三个系连续招生。

据统计,财政系1960年(班)招生39人;

财政系1962年招生62一班、二班,共两个班,计93人;

财政系1963年招生63一班、二班,共两班,计106人;

财政系1964年招生64一、二、三班,共三班,计150余人;

财政系1965年招生65一、二、三、四班,共四个班,计201人;

1963年前,财政系有教师:崔敬伯、沈云、高一民、赵春新、姜维壮、王子英、叶振鹏、秦元英、董庆铮、韩璧、王富、潘启华、门志、林犹恭、郭光耀、典兴业等。1963年开始,每年都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分配来校,早年支边的教师返京,以及从兄弟院校调入,师资队伍日益壮大。1963年财政系新增教师何盛明、邓振明、赵棕仁、吴忠求、何清波、刘谭斌、孙翊刚;1964年财政系新增蹇隽人、李宝照、刘培金、赵府廷、麦履康、方沅凤、尹卫生、胡霞亭、白桂增、段晴风、张一君、倪舜文、门惠英、杜平、刘先震、王珺、吕启堂、齐太岚、胡厚昌;1965年新增王宏达、綦吉人。其中不乏我国的财政学之大家。

在学生培养上,这一时期财政系实行上课、自习和辅导制度,并实行毕业实习制度,由各省财政厅指定地点并负责业务指导,财政系派教师带队管理,还开始实行毕业讲座,在大四学年内,由系主任或任课教师到财政部或其他部门邀请有关司局长或经验丰富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述关于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国家财政方针政策的报告。

1964年7月2日,时任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来中财向财政60级调干本科生作“财政工作如何促进生产问题”的讲话。1964年10月,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命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在20世纪60年代,学校培养的正规毕业生有四届,共1579人,其中财政系计550余人。但就是这四届学生,竟在后来涌现出众多的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高管和知名学者,对母校而言,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盈枝。

举例来说,从财政系60班、62级至65级看,有马计、刘先震、段晴风、蔡钟荣、金人庆、袁振宇、皮兆根、范巍、姜永贤、毕朝英、段晓兴、张振华、李荷君、章锐夫、王希龙、李楚章、闫奇骏、李玉书、张文悦、任侠、张庆兰、杨三林、文明、贾国明、张凡、王维国、董树林、窦汝广、刘淑敏、周桂根、李敦厚、杨炳良、王晓辉、丁先觉、陆文申、蔡效飞、杨凌隆、崔政华、马振迁、刘淑兰、吴炳贵等许多知名校友和门惠英、赵秀英、蔺翠牌、秦子敏、赵雪恒、许彦珍、徐湘瑜、方荷生、李炳炎、韩继东、汤贡亮、於鼎丞、袁中良、李广舜等许多知名教授、学者。

这一时期,财政系与兄弟院校探讨办学方法、专业建设和前沿理论问题,1963年7月,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财政理论讨论会。在财政研究方面,中财原财政系教师积极参与了财政属性、财政本质和财政范围或财政体系问题的讨论。姜维壮、叶振鹏、沈云教授等都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当时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主编了《财政学问题讨论集》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1964年公开出版。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被迫停招。

……

历史的车轮到了改革开放浪潮掀起的1978年。

在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的新形势下,百废待兴,教育当先。1978年3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同意在北京恢复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设置财政、金融、国际金融、会计等专业。1978年财政、金融、会计三个系共招生120名,其中财政系财政专业共招生44名。10月16日,复校后的首届学生,财政系78级学生正式上课。

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undefined  

图5:1978年复校后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参考文献:

1.中央财经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央财经大学六十年史(上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中央财经大学大事记编写组:《1949-2009中央财经大学大事记》(2009年)


撰稿:汤贡亮

初审:任强

审核:陈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