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教授等在中文A类期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1 浏览次数:次
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燕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陆帆、孙文晖合作撰写的论文《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财税问题研究》发表于中文A类期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10期。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体系的深刻重构,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不但对产业链形态与布局、供应链分工与协作产生显著影响与挑战,而且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扮演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如何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视角切入,探讨其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财税政策的优化策略,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则围绕这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创新视角在于:
第一,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切入视角,厘清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通过对财税政策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着力点与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以期达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共进的战略目标。
新质生产力的变革不仅将引领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更会对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形态和组织带来重塑与挑战。第一,新质生产力促进颠覆性技术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产业变革;第二,新质生产力促进新业态深度融合,进而推动产业链形态网络化转变;第三,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要素发展,智能化重塑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第四,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平台发展,促使供应链组织形式转变。
同时,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发展”和“创新”来构筑和保障更加坚实的“安全”基础。第一,要注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主体安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与企业融通创新;第二,要注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安全,促进链条循环畅通与统一大市场形成;第三,要注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环境安全,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新型要素流入。
三、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税着力点与问题剖析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然要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及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一,财税政策在产业协同发展与企业融通创新层面,通过差异化财税支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依靠激发“链主”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大中业融通创新;第二,财税政策在链条循环畅通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层面,凭借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财税投入完善交通条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提升循环效率,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协调区域分工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财税政策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新型要素流入层面,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灵活就业推动劳动关系革新,依靠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新型要素集聚。
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背景下,仍然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领域。第一,在主体安全层面,财税政策前瞻性有待提升及融通创新引导不足;第二,在结构安全层面,财税政策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引导和政策协同不足;第三,在环境安全层面,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地域化部门化特征明显。
四、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财税政策建议
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共进的战略目标,财税政策应跳出面向外循环的传统发展框架,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谋划:
(一)新阵地:加快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财税政策
(二)新转换:协调新旧动能有序转化、新旧设备有序更新
(三)新基础:增强财税政策对教育、人才与科技的系统性支持
(四)新格局:支持梯度培育企业形成链主攻关、中小企业深耕细分的创新局面
(五)新循环:发挥财税政策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以畅通供应链循环的作用
(六)新环境: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以增强我国市场“磁吸力”
(七)新协同:增强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科研潜力的挖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求实大讲坛、财税资评工作坊、财税资评论坛、双边论坛等平台,不断增进与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的交流,全方位提升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保持原有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撰稿:李燕、陈卓程
初审:李小荣
审核:陈士平